古人溫泉沐浴的德行之說
《禮記•玉藻》曾對洗澡規(guī)定了一套程序,沐浴出水后,要分用干凈的精、粗兩巾擦拭身子,然后再用熱水淋身,披上專門的布衣,以俟身燥,其間還要喝一些飲料,以止口渴。這樣的沐浴至少是中產以上的人家才可以為之,應該說是為貴族沐浴所定的程序,貧苦百姓是無法享受的。古人還有沐浴必更衣的習俗,《楚辭•漁父》云:“新沐者必彈冠,新浴者必更衣。”現在這個只有貴人享受的程序已經在天沐溫泉得到了廣泛的推行,在其沐湯禮儀九步六法中,專門規(guī)定了從“澡身”到“感恩”等九個步驟,可謂對沐湯禮儀做了科學的繼承和發(fā)揚。
澡身浴德,因為身份地位及秉性的不同,德行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。我們可以通過幾個例子來窺豹一番。
有帝王澤民之德
唐朝時,溫泉沐浴已成皇家成例。當時古都西安四周有不少溫泉,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驪山湯、石門湯和鳳泉湯。驪山溫泉成了皇上的御洗之地,風泉湯也是皇上常去之地,唐玄宗有《幸鳳泉湯》詩為證:“西狩觀周俗,南山歷漢宮。薦鮮知路近,省斂黨年豐。陰谷含神爨,湯泉養(yǎng)圣功。蓋齡仙井合,愈疾醴源通:不垂鳴歧鳳,誰矜陳寶雄:愿將無限澤,沾沐眾心同。”當時,長安各階層人士前往沐浴,盛極一時。對于溫泉的康養(yǎng)養(yǎng)生作用,唐玄宗亦多有認識,他常泡華清宮溫泉,在《惟此溫泉是稱愈疾,豈予獨受其福,思與兆人共之,乘暇巡游,乃言其志》一詩中云:“桂殿與山連,蘭湯涌自然。陰崖含秀色,溫谷吐潺浸???yōu)轭眯爸?,功因養(yǎng)正宣。愿言將億兆,同此共昌延。”“愿將無限澤,沾沐眾心同”、“愿言將億兆,同此共昌延。”這是帝王愿恩澤萬民的大德所在。后世康熙等帝王,在承德溫泉沐浴時也是常思萬民同樂,就是以此帝王大德為楷模。
有士大夫修身之德
南朝齊人何佟之沐浴成癖,他出身于名門貴族,《南史•何佟之傳》稱“佟之少好《三禮》,師心獨學。強力專精,手不輟卷,讀禮論三百余篇,略皆上口。太尉王儉雅相推重。”在歷史上何佟之除了才高出名外,讓他大出風頭的是他有沐浴癖。史書稱其為人性好潔,往往一天之內,要洗浴十幾次,幾乎是成天不停地洗浴還覺得不夠。由于何佟之一日十幾洗,時人送給他一個響當當的外號叫“水淫”。何佟之也頗為自得,“潔身修德,不敢一時忘焉”。唐人李延壽撰寫《南史》為何佟之作傳時,就突出地寫了何佟之的沐浴癖,這一點確實讓何佟之出盡了風頭,明人李贄、馮夢龍在其著作中都大談何佟之洗浴。何氏修的是嚴謹之德。而到放蕩不羈的宋朝,修的卻是灑脫之德。據載蘇軾沐浴溫泉后,身心暢快,詩興大發(fā),專門寫了二首《如夢令》詞記述他沐浴的感受,寫得非常詼諧,其一云:“水垢何曾相愛,細看兩俱無有。寄語揩背人,盡日勞君揮時。輕手,輕手,居士本來無垢。”其二云:“自凈方能凈彼,我自汗流呵氣。寄語澡浴人,且共肉身游戲。但洗,但洗,俯為人間一切。”這是何等灑脫!也可見,至宋元時士大夫愛好沐浴已蔚然成風,表明當時個人非常講究清潔衛(wèi)生,并且把沐浴當作一種享受,為的是保持身心健康。
有佛道規(guī)戒之德
和尚、道士在法事活動之前,均要沐浴凈身,表示虔誠敬畏,僧、道沐浴習俗由來已久,《笑林廣記》卷八《僧浴》云:僧家見道家洗浴,先請師太,次師公,后師父,挨次而行,毫不紊亂。因感慨自嘆曰:“獨我僧家全無規(guī)矩。老和尚不曾下去,小和尚先脫得精光了。”這顯然是道士拿和尚取笑,無論是和尚還是道士,沐浴都是有具體的程序和規(guī)定的,僅脫衣一項,和尚要遵守的規(guī)矩甚嚴,《百丈清規(guī)》云:“展浴袱取出浴具于一邊,解上衣,未卸直裰,先脫下面裙裳,以腳布圍,方可系浴裙,將棍褲卷摺納袱內。”絕不像《僧浴》中和尚所說的:“獨我僧家全無規(guī)矩。”《金剛經》:“(佛祖)于其城中,次身乞已。還至本處,飯食施訖。收衣缽。洗足已。敷座而坐。” 佛的境界,就是在最平凡中構建一種非凡的和諧次序。